查看原文
其他

编校技能掌握好,图书差错就变少(全文干货,业内疯转!)

黄金武 岳麓书社 2021-01-14


与其相忘江湖,不如点击上方“岳麓书社”关注


对编校工作的粗浅认识

文/黄金武

 

黄金武,岳麓书社质检部主任,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检测中心编校质量检测专家。

 

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,编校工作是出版流程中的重要环节,“质量第一”是人所共识的硬道理,即使是一字之差,一个标点之误,有时也会造成谬误流传,贻害读者乃至后代。陆游说:“错本散满天下,更误学者,不如不刻之为愈也。”由此可见,编校质量对社会、对读者的影响力多么重大,下面我就自己二十多年的编校和质检工作经历,谈一点粗浅认识。

 

一、对基本功的认识

 

胡适说:“为学要如金字塔,既能博大又能高。”做编校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和相应广博的知识,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,游刃有余。

 

(一)人名

 

人名在于留心,否则容易出错,例如:“毕昇”错为“毕升”,“范雎”错为“范睢”,“华佗”错为“华陀”,“貂蝉”错为“貂婵”等。 

 

人名还有名和字的关系,不直呼其名是古人的礼节,因而古人以字释名。有呼别号的,如李白字太白,别号青莲居士。有呼官名封号的,如杜甫至德二年被授为左拾遗,故世称“杜拾遗”;王安石被封为荆国公,世称“王荆公”。有用地域代替的,如柳宗元是河东解(今山西运城市西南)人,世称“柳河东”。有用谥号代替的,如范仲淹谥号文正,世称“范文正公”。

 

(二)地名

 

古今地名,历史变迁,名山大川、城市州府等,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,否则很容易出错。如:“菏泽”错为“荷泽”,“莆田”错为“蒲田”,“颍州”错为“颖州”,“亳州”错为“毫州”,“兖州”错为“衮州”等。

 

古今地名的注释,因行政区域划分及改置已有变异,如: 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,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。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,被汉水分为南北两城,南为襄城,北为樊城,1949年后两城合二为一称襄樊市,1983年襄阳地区并入地级襄樊市,2010年12月更名为襄阳市。陕西省临潼县于1997年撤销,改设西安市临潼区。有些地方连行政区都变了,如:1988年4月成立海南省;1997年3月重庆成为直辖市;盱眙县,1955年由安徽省划归江苏省。

 

有的国家和城市名称几经改易,也应了解。如:蒙古人民共和国1991年改名为“蒙古共和国”,1992年又改为“蒙古国”。 首尔,韩国首都,曾称为“汉城”,2005年1月其汉语译名改为“首尔”。

 

(三)历史朝代

 

历史朝代,这是搞传统文化的必修课,诸如朝代的起止、公元前后、帝王姓氏名讳、帝王年号谥号以及帝王年号合干支及合公元纪年等,都是不能错的。如:书稿中的“东晋明帝司马绍”错为“西晋明帝司马绍”, “南明弘光元年(1645)”错为“南明弘光元年(1644)”,“显庆:唐高宗年号(656—661)”错为“显庆:唐高宗年号(656—660)”,“天宝元年(742)”错为 “天宝元年(724)”,“康熙四十九年庚寅(1710)”错为“康熙四十九年庚寅(1709)”,“明永乐十九年”错为“明永和十九年”。 应特别注意年号“元祐、延祐、嘉祐、景祐”中的“祐”易错成“佑”。

 

这些错误其实只要查一下《辞海》附录的《中国历史纪年表》就一清二楚了。

 

(四)古代官职名

 

书稿中有大量官职名,如:“主簿”易错为“主薄”,“太常寺卿”易错为“太常侍卿”,“刺史”易错为“刺使”,“布政使”易错为“布政史” ,“虞候”易错为“虞侯”。这些差错都是因音同或形似而引起的,编校时应特别注意,可以查阅《中国历代职官表》等工具书。

 

(五)天干地支里的“己巳、戊戌”

 

天干地支相合,总是天干在前,地支在后。如“己巳、戊戌”,不可能“戊”在后“戌”在前,也不可能“己”在后“巳”在前。

 

天干地支里没有“已”字,如果出现在前,肯定为“己”之误;如在后,肯定为“巳”之误。

 

天干地支里没有“戍”字,如果出现在前,肯定为“戊”之误;如在后,肯定为“戌”之误。

 

(六)民国旧籍用语用字习惯

 

民国旧籍的用语用字习惯,与今天规范的现代汉语往往有差别,排成简体汉字后,很容易引起读者误解,但为尊重历史文献的原貌,基本保存其时代特征,在编校中不作改动,必要时可加注说明。例如:“澈底”不改“彻底”,“绍介”不改“介绍”等。

 

(七)涉及重大提法和历史问题的用语

 

①“邓小平南巡讲话”应为“邓小平南方谈话”。

 

②“文化大革命”必须彻底否定,“文化大革命”“文革”应加引号,以示否定。

 

③不称“三年自然灾害”,应称“三年严重困难”,该时期应称“三年困难时期”。

 

④“八年抗战”改为“十四年抗战”,但引文中称“八年抗战”的,保持原来的提法。

 

(八)民族宗教用语

 

①统称我国各民族应使用“中华民族”“中华儿女”。

 

②历史朝代一律沿用正称。“元朝”“元代”不称“蒙元”“大元”;“清朝”“清代”不称“满清”“大清”。“满清”是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当时封建统治者采用的称谓,现在使用不利于民族团结。 历史文献中使用除外。

 

③对各民族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带有侮辱性的称呼,不得使用“回回”“蛮子”“夷人”等,应使用“回族”“彝族”等,也不能随意简称,如不能将“蒙古族”简称“蒙族”等。

 

④不能使用“穆斯林国家”或“穆斯林世界”,而要用“伊斯兰国家”或“伊斯兰”世界。

 

⑤穆斯林(回族同胞)认为猪肉是不干净的,所以禁食猪肉。穆斯林宰牛羊及家禽,只能说“宰”不能说“杀”。

 

⑥不得使用“蒙古大夫”来指代“庸医”,不得使用“蒙古人”来指代“先天愚型”,不用“小民族”“最小民族”的提法等。

 

⑦严禁涉及宗教禁忌的用语。宗教与迷信不能相提并论。

 

(九)港、澳、台用语

 

①须体现“只有一个中国”的原则。在任何文字、地图、图表中都要特别注意,不要将台湾、香港、澳门称作国家,尤其是多个国家和地区名称连用时,不要漏写“国家和地区”。

 

②对台湾与我名称相同的大学和文化事业机构,应在前面加上台湾、台北或所在地域;对台湾冠有“国立”“国家”字样的学校和文化事业机构,须去掉“国家”“国立”字样。

 

③对台湾的表述要看语言环境,并非加上“中国”就妥帖了。

 

④“台湾”与“祖国大陆(或大陆)”为对应概念,“香港、澳门”与“内地”为对应概念,不得弄混。

 

⑤“中华民国”只能作为历史用语。出版物上出现民国纪年应限于民国三十八年(1949年9月30日)之前。引进境外、国外出版物时要注意将其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所谓“民国”纪年改为公元纪年,特殊情况下需要保留的,应加引号。

 

(十) 国际组织及其用语

 

①  WHO(世界卫生组织)必须是主权国家才能加入,台湾不是其成员。

 

②涉及奥运会、亚运会、世贸组织、亚太经合组织等时,如提到台湾,应该称为“中国台北”。根据有关协议在某些活动现场,台湾称为“中华台北”的,报道时仍应称为“中国台北” 。

 

③韩国,不得称为“南朝鲜”“南韩”。

 

④朝鲜,即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”,不得称为“北朝鲜”。

 

⑤不使用“‘一带一路’战略”的提法,而使用“‘一带一路’倡议”。

 

(十一)掌握各种差错类型

 

1.一般政治性差错

 

如:①“中东有石油,中国有稀土。”这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说的一句话。(“南巡”应改为“南方谈话”)

 

②台湾国立中山大学(应删掉“国立”二字)

 

2. 知识性差错

 

如:①有清二百六十余年来……(清建国于1616年,至1911年,二百九十余年。  如果从1636年改国号为清开始算,至1911年,二百七十余年。 )

 

②万历年间的沈德潜所撰《万历野获编》(沈德潜为清代诗人,《万历野获篇》为明代文学家沈德符所撰)

 

3. 逻辑性差错

 

如:他拿来了西瓜、梨、西红杮等水果。(西红柿属于蔬菜。应为“他拿来了西瓜、梨、香蕉等水果”或“他拿来了西瓜、梨等水果”。)

 

4. 语法性差错

 

如: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。(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、印刷术、指南针和火药。指南针只能是其中之一。)

 

5.文字差错

 

文字差错主要包括错字,别字,多字,漏字,颠倒字,简化字、异体字和繁体字使用不当等。

 

(1)错字

 

错字指因笔画、笔形、结构写得不正确而像字但不是字的字,在规范字典里查不到。常见类型有:

 

①多笔画,如“荗”错为“茂”。

 

②少笔画,如“”错为“缠”。

 

③错误简化部件,如“”错为“巉”。

 

④错分,如将“腋”错分成“月”与“夜”两字,将“掰”错分成“手分手”三字。

 

⑤错合,如“女生”错成“姓”,“女子”错成“好”,“月半”错成“胖”。

 

(2)别字

 

别字是应该写甲字时而写的乙字。乙字在规范字典里查得到,但用在这里不恰当。常见类型有:音同或音近致误、字形相近致误、形近音同致误、音同义近致误、繁简字对应致误等。

 

①音同或音近,如:“和蔼”错为“和霭”,“再接再厉”错为“再接再励”,“宣泄”错为 “渲泄”,“源远流长”错为“渊远流长”。

 

②字形相近,如:“针灸”错为“针炙”,“杀戮”错为“杀勠”,“床笫”错为“床第”,“编纂”错为“编篡”。

 

③形近音同,如:“安详”错为“安祥”,“枯燥”错为“枯躁”,“帐篷”错为“帐蓬”,“装帧”错为“装祯”。

 

④音同义近,如:“度假村”错为“渡假村”,“省份”错为“省分”,“碳纤维”错为“炭纤维”,“九州”错为“九洲”。

 

⑤繁简字对应,如:“出征”错为“出徵”,“皇后”错为“皇後”。

 

(3)不规范字

 

①误用繁体字,如:“窗帘”错为“窗簾”,“挑起边衅”错为“挑起边釁”。

 

②误用异体字,如:“巨惠”错为“钜惠”,“蹚水”错为“趟水”。

 

③误用俗字,如:“柑橘”错为“柑桔”。

 

④误用旧字形,如:“户口”错为“戶口”,“黄瓜”错为“黃瓜”。

 

(4)多字、漏字与颠倒字

 

多字是指一个词语中多出了一字,如“《黄帝内经》”错为“《黄皇帝内经》”。

 

漏字是指一个词语中漏掉了一个字,如“天刚蒙蒙亮”错为“天刚蒙亮”。

 

颠倒字是指两字次序颠倒,如“办法”错为“法办”,“斗争”错为“争斗”,“工人”错为“人工”。

 

6.词语差错

 

词语差错主要有音近混用、义近混用、敬谦错位、望文生义、词形选用不当、生造词语、误改成语、滥用字母词和滥用网络低俗词语等。

 

(1)音近混用

 

如:期间(应为“其间”),他在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。

 

    福利院应该是非盈利(应为“营利”)机构。

 

(2)义近混用

 

如:对党员干部行使权利(应为“权力”)监督必须依法进行。

 

    核泄露(应为“泄漏”)对人体的影响到底有多大?

 

(3)敬谦错位

 

如:教师节那天,我们相约去看望李老师。李老师得知消息,早早在家恭候(应为“等候”)。

 

(4)望文生义

 

如:这一次抗洪抢险,解放军又一次首当其冲(应为“冲锋在前”。 “首当其冲”是指“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”,与“冲锋在前”的含义是不同的)。

 

(5)词形选用不当

 

如:“部分”错为“部份” ,“真相”错为“真象”。

 

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、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语词,称为“异形词”。 凡是国家语委《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》收录的,使用推荐词,整理表未收录的,使用现汉(7)的首选词形。

 

(6)生造词语

 

如: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,不敢有丝毫松怠(“松怠”应为“松懈”或“懈怠”)。

 

(7)误改成语

 

如:“源远流长”错为“渊远流长”  ,“意气风发”错为“意气奋发” , “尽善尽美”改为“晋善晋美”  , “刻不容缓”改为“咳不容缓”。

 

成语的构成成分和构成方式是比较固定的,其意义具有一定的完整性,不是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叠加,因此不能随意改动。

 

(8)滥用字母词

 

如:目前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是PM2.5 。(“PM2.5”是在空中漂浮的粒径小于或等于2.5微米的可吸入微粒物。它规范的中文名称是“细颗粒物”。“PM2.5”宜改为“细颗粒物”。)

 

字母词指由字母构成或其中包含字母的词语。在国家公布的科技名词中,字母词也占有一定的比例。字母词允许使用的情况一般有两种:一是尚未公布中文名称的,如“X射线”;二是中文名过长,且有字母词形式的简称的,如DNA(脱氧核糖核酸)。

 

(9)滥用网络低俗词语

 

如:装逼、草泥马、撕逼、玛拉戈壁、爆菊、JB、呆逼、法克鱿、装13、逼格、你妈的、我靠、然并卵等。

 

7.标点符号用法差错

 

常见的标点符号差错有:一逗到底,长句无逗,顿逗不分,错加顿号(如相邻的数字连用表示一个概数却用顿号隔开),两个分号之间夹杂句号,引文末尾标点位置混乱,省略号与“等”“等等”并用,书名号使用范围扩大化(如对商品、商标、课程、证件、单位、组织、奖项、活动、展览、集会、称号等也用书名号)。

 

此外,有些外观只有微小差别的符号,如分号与冒号,比号(居中)与冒号(居下),中圆点(居中)与小数点(居下),连接号(包括外文的连词符号)与下划线,大于号、小于号与单书名号,也常常混淆。中文中的破折号(二字线)容易在中间断开而变成两个连接号,或者只有一个字的宽度。中外文混排的图书,往往容易存在中文的句号“。”、省略号“……”与外文的句号“.”、省略号“…”混用的情况。

 

8.数字用法差错

 

常见的数字用法差错主要有:数字用法不一致,如:一会“八十四岁”,一会“56岁”;汉字“〇”误为阿拉伯数字“0”,如“一九八〇”错为“一九八0”;阿拉伯数字与汉字同时使用,如“1亿5800万年”错为“1亿5千8百万年”;漏用百分号,如“20%~85%”错为“20~85%”;该用汉字而错用阿拉伯数字,如“五十几人”错为“50几人”;等等。

 

9.量和单位用法差错

 

常见的量和单位用法差错主要有:量符号使用不规范;量名称不规范;单位名称书写错误(包括汉字和英文的书写);使用已经废止的单位名称;数学符号和公式的书写不规范等。

 

10.版面格式差错

 

常见的版面格式错误有四种类型:(1)不统一(主要是正文规格、体例不统一);(2)不配套(主要是文图、文表不配套以及续表漏排表头、正文注码与注文注码不对应);(3)不呼应(序、跋中指示性文字与实际情况不呼应);(4)不规范(各种附件和构成与正文排版格式不规范)。

 

11.辅文差错

 

常见的辅文差错主要有:书名中文字错误,如:《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》中的“第九届”错为“第九界”;与书名对应的拼音错误,如:某书名《常见肿瘤预防和治疗知识问答》,其对应的汉语拼音中“wèndá”错为

 

“wèidá”;封面缺编著者名,如:某书CIP上编著者为“四叶草童书工作室”,封面上却没有编著者;作者署名错误,如:某书扉页上译者姓名“贺俊杰 铁红玲”与封面上“张丽娟  雷静”不一致;著录方式不一致,如:某书封面上作者署名为“×××编著”,版权页上却署名为“×××著”;责编署名错误,如:某书版权页上责编署名为一人,而封底上署名的责编为两人;开本标示错误,如:某书开本标示为“787×1092mm   16”,应标示为“787mm×1092mm   1/16”;目录与正文文字不一致,如:某书目录中为“水经注疏”,而正文中为“水经注释”;目录附缀页码错误,如某书因推版造成目录中的附缀页码与正文不一致;编委会名单排序错误,如:某书编委会委员是按姓氏笔画排序,却将“李”排在“杨”之后,“莫”排在“唐”之后;前言中的文字和正文不一致,如:某书前言中一段文字为“劳形权势之途,驰骛风云之会”,而正文中为“劳形权势之凃,驰骛风尘之会”。

 

12.地图差错

 

常见的地图差错主要有:(1)国界线,如:国界最西未放在乌恰县的帕米尔高原;中印国界阿克赛钦和“麦克马洪线”过界的错误。(2)标示错误,如:台湾未按省级行政区划单位标示;未标示中国南海诸岛;未绘出钓鱼岛和赤尾屿;分省设色的地图上,香港与澳门未单独设色。

 

此外还有题目和答案差错、参考文献差错、引文差错、汉语拼音差错、外文差错、图片差错、表格差错、公式差错、科技名词使用不规范、译名不规范等等。

 

二、对工作方法的认识

 

所谓方法,即掌握好上述基本功,再加上眼到、手到、心到、思维到的综合性行为,用以保证书稿的编校质量。

 

1. 统筹兼顾。一本书稿在手,首先翻看凡例、前言、目录,再看正文版式、字体字号、几级标题,做到心中对全书有数,以便统筹兼顾,全面驾驭。

 

2. 前后印证。有的错误在前面而后面正确,有的错误在后面而前面正确,对错误一时无法判定,不妨以前后相互印证,或查工具书解决。

 

3. 史实正误。利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纠正错误。

 

4. 刻意怀疑和刻意留心。对书稿中有的字、词、句、人名、地名、史事等刻意去怀疑,对容易错的字刻意留心,稍作停顿。

 

5. 慎改。主要是要做到不妄改,“改必有据”。

 

6. 工具书须臾不离身。我的案头上就有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第7版)和《通用规范汉字字典》《辞海》《汉语大词典》、《汉语大字典》《辞源》《新华成语大词典》《常用语言文字规范手册》《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》《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》《汉字规范字典》等。

 

7. 充分利用电子文献检索资源,熟练使用数据库。

 

三、对工作态度的认识

 

要做好编校工作,没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是绝对不可能的。我始终抱着敬畏的心态和高度的责任心,从事编校工作。在工作中,必须做到以下几点:

 

一是安心。要热爱编校工作,要耐得住寂寞,要有甘于“板凳一坐十年冷”、书稿不使一字疏的精神。

 

二是静心。要心态平和,做到电话微信要少,与人闲聊要少,心中杂念要少。

 

三是细心。要关注每一个环节,诸如正文、标点、脚注、标题、字体字号、版式、目录、页码、书眉、前言、后记等。应特别注意目录与正文的一致,前言或序中的引文与正文的一致。

 

四是虚心。不懂就问、闻过即改,这是编校工作者应有的胸怀。不要用“无错不成书”作借口来原谅和安慰自己,而要用“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”的标准来衡量和鞭策自己。


END


查看更多精彩内容:

揭秘古籍编辑八大必备绝技!

唐浩明:一个编辑的追求 | “曾国藩”系列图书的出版历程

一家地方古籍出版社的出版探索



 公众号:  岳麓书社  

觉得今天的推送还不错?

顺手关注一个呗!

(长按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~)

▼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查看更多精彩内容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